湖南湘江新区项目建设纪实:打造发展引擎 奏响奋进强音
本网从今天起推出“湖南湘江新区开发建设纪实系列报道”,从新区项目建设、政务改革、人才引进、金融产业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现这座国家级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轨迹。
11月,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
这个月,对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而言,有着更浓的收获意蕴。按照计划,总投资500亿元的恒大海花谷项目,总投资300亿元的梅溪湖恒大健康城项目有望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就在上个月,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圆满收官。新区10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12.78亿元,超额完成“百日会战”预定目标。其中,社会性投资项目金额比例超过政府投资项目近4成,民间投资活力被有效激发。
也正是在“百日会战”示范引领作用下,截止10月底,湖南湘江新区新开工项目11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3亿多元,占全年目标的106.3%。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虢正贵表示,新区将继续发扬“会战”精神,确保11月底前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和投资任务。
项目建设,作为一种主要的推动力,正推动着湘江新区快速前行。
项目建设——提到战略高度
2016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虢正贵便率队考察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步步高梅溪新天地、三环线隧道工程等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是新区发展的‘牛鼻子’、主抓手、生命线。”调研中,对于项目的重要性,虢正贵如此形容。
同样,在今年6月启动的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中,虢正贵共奔赴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督查调度38次,亲自批示督查通报6次,对重大项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为最大程度上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新区土地储备中心推行“四个减少一批”(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资料、审批签字)服务措施,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会战专用窗口”、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十项承诺,新区委属公司全面取消外出培训、考察等,形成了全力以赴抓项目的强大合力。
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在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新区上下全员参与,目标统一,主动作为,形成“一切向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的建设氛围。通过督查、调研、会议等多种举措,新区各部门之间的支持和协作不断加强,新区管委会与各区县、委属公司的沟通与对接工作不断深入,从而促进了新区与区县更深层次的融合与统筹,实现了新区上下全力抓项目的同心、同向和同步。
为此,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扎堆“安家”新区。
智能汽车检验检测基地项目、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尖山湖国际创新中心、卡友支付综合移动支付项目、雷宜锌文化产业园、平安金融产业园、海信电器综合生产基地项目、楚天智能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湖南轻工盐集团战略合作项目、湖南国际保健品化妆品产业园、中国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与创新科技研发制造中心;全球内镜微创产业集团洋湖全球智慧健康医学中心、中建信和滨江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子新区。
尤其在民间投资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新区民间投资却“风景这边独好”,其中如格力电器、金拓置业、多喜爱、哈药慈航等新项目竣工投产;中国通号、格力电器大型中央空调、中国联通等项目开工建设;旺旺乳饮多条生产线、楚天科技首台世界级水平的医药无菌生产智能机器人、格力电器首台家用空调正式下线,新增长点多点并进,进一步助推新区产业发展。
项目建设——给力城市发展
今年8月16日,国内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峰论坛——2016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新区开幕。会上,新区在产城融合发展、两型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同样,北京时间10月19日,有着“世界人居环境奥斯卡”美誉的“全球人居环境奖”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揭晓,梅溪湖国际新城获得其中的“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这也是中国今年度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作为新区的核心区,长沙的新城标,梅溪湖国际新城是近些年来新区重点开发建设的几大片区之一。近年以来,梅溪湖国际新城累计开发建设投入600亿元以上,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医疗健康、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创新创意等高端产业加速集聚,快速崛起为长沙城市的新中心。
除去梅溪湖国际新城,滨江新城、洋湖、大王山等片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正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城市的“会客厅”。
8.2亿元成功摘得洋湖一地块,6月17日,宜家长沙项目正式落户洋湖片区,项目总建筑体量超过30万平方米,商业零售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预计成熟期每年将带来近200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新区新的商业名片。
总用地约6070亩,总投资约500亿元,9月1日,恒大湖南海花谷项目落户大王山片区。项目将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童话世界主题乐园,以及影视文创基地、足球学校、特色酒店等,将形成集大众娱乐、休闲度假、商务交流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区。
9月8日,位于滨江新城片区的渔人码头整体开业,项目面积达8万平方米,由8个经典欧式建筑风格,23栋独立单体商业群组成,将欧洲风情融入环境,并引进高端时尚品牌,打造湖南唯一的湘江独栋亲水情景商业。同时,作为湖南唯一一个滨水情景商业,长沙渔人码头起到了湖南商业龙头作用,将推动湖南商业进一步发展。
……
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完工,正支撑着新区城市建设迅猛的步伐。
城市道路交通项目上,西二环交通改善工程正加紧推进,三环线隧道工程进入扫尾施工阶段,岳宁大道即将竣工通车;城市地标性建筑方面,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已全部完工,室内装修和机电安装正在加速进行。世界最性感建筑——梅溪湖步行桥顺利通过预验收,预计年内将正式向市民开放。
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
以往,一提到新区产业,大家几乎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工程机械、有色金属、食品轻纺等新区传统优势产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在下一大棋。
那就是狠抓项目建设和创新驱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7.46亿元,同比增长12%,较全省高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1%、14.1%。
同时,为引领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新区决定从2016—2020年新区本级财政出资50亿元,园区配套20亿元,发起设立7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重大战略项目投资基金。
其中,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区财政五年时间出资30亿元,通过公开招募基金管理人,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滚动投资可达300亿元基金规模。
产业基金重点聚焦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以及食品和家电产业等行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促进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运行环境,新区着力推动经济“提档加速”。上半年,格力电器、平安集团等140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合作投资总额7400亿元;中国通号、联东U谷等100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计划完成投资额200亿元。
通过引领性产业项目带动,新区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新区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集聚,上半年占规模工业比重已达6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3%。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的同时,服务业则为新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步步高梅溪新天地、渔人码头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成,上半年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
“新区经济显出勃勃生机,是以产业集群为抓手,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的结果。”虢正贵坦言。 (来源:红网 作者 刘玉先 通讯员 熊训忠 封敏 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