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熟了,贫困户笑了 ——宁乡沩水源村脱贫见闻
“哇!这个桃子好甜!”“我也来尝尝,真的好吃!”8月8日,沩山首届富硒黄桃旅游节开幕,当地村民、周边游客纷纷闻讯赶来,一品黄桃的“香泽”。
这里的黄桃为什么好吃?高山小盆地气候帮了大忙。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周毅华告诉记者,这里平均海拔600余米,并且气温低,还有世界上罕见的富硒土壤,这种土壤孕育出来的黄桃个大、味美、健康。
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沩水源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自全村打响脱贫战以来,请来了周毅华团队。在帮扶责任单位湖南湘江新区、长沙市委组织部、长沙市财政局的帮扶指导下,大力发展黄桃产业。
“专家团队传授种植技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看到记者在采访,60岁老伯高祝清递上了一个桃子。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在本地打点零工挣点零钱,收入非常不稳定。如今在自家门口种植黄桃,每年有稳定的收入。
目前,沩水源村已流转土地700余亩,今年黄桃产量达10万斤。沩水源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还有许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农忙时在合作社做工。“现在正值黄桃成熟的季节,村民们在合作社对桃子进行包装,如果手脚快一点,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计划要继续扩大黄桃种植规模,打造一个黄桃观光采摘园,创立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形成一条集‘观光旅游、产业扶贫、餐饮民宿”的特色黄桃产业链’。”沩水源村负责人说。
在村子的另一边,贫困户高桂中家中也是热闹非凡。
“这条鱼的味道不错,你们多吃一点!这些菜都是自家种的,无公害!” 高桂中的妻子指着桌上丰盛的午餐,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我看你家门口的管道坏掉了,应该整修一下。你家主要是因病致贫,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解决……”8月2日,玉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潮利用休假时间来到贫困户高桂中家中进行探望,并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沩山乡党委书记黎国君告诉记者,自玉潭街道68位党员干部与沩山乡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牵手”成功后,党员干部们来村里探望帮扶对象的现象时常发生。“扶贫干部们将乡亲们当作亲人来看待,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宁乡,玉潭的经济发展排在前列,我们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沩水源村的老乡们早日脱贫。”王海潮说。
脱贫攻坚除了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扶智、扶志。发展产业,不仅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还能形成“不等、不靠、不要”的志气;领导们的关心则鼓励了他们要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新湖南)